8月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與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š)會面後指出「勢局正在轉變,不被信任的5G網絡供應商將不會受到歡迎。
最戲劇性的場面發生在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森寶利(Sainsbury)的第一間自助超市,開幕當天只有一位公司經理的太太賣老公面子排隊等待入場。」但這些「自律」(self-discipline)的行為在二十世紀初尚未成功演化進入消費時代新階段的「舊人類」眼中,曾經不只無法想像,簡直就是對客人的公開羞辱。
文:鄭陸霖 自助服務/無人化服務 看看如今,這場「無人化」的零售革命已然擴散到全球各個角落,成功地進入到我們日常熟悉的諸多現場:自助餐、自助洗衣、自助加油、自動販賣機、自助迴轉壽司,自助借書、自助洗車……對於為何會到處看到自助服務,稍有市場概念的人還可以馬上講出一番為何它必定出現的道理。古德曼以「給自助商店專用的折疊式提籃攜行器」(Folding Basket Carriage for Self-Service Stores)之名申請專利,可說字字到位非常精準。行銷廣告則強調這是商家成功推動「不提籃購物計畫」(No Basket Carrying Plan)中不可缺的關鍵投資。總之,身為演化新階段的消費新人類,我們再次需要一個全新的工具裝備在歷史上登場。野蠻無理的自助文化——這是一種羞辱? 一向尊崇服務品質的英國消費者就一直抵抗野蠻無禮的美國自助超市文化。
容量要盡可能大(這樣才買得多啊)但又要容易攜行不用在貨架與櫃檯之間來回奔波。而亞馬遜在二○一七年推出的無人商店未嘗不能看成是一番網路與實體世界無人化零售運動的「歷史性復合」。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除了B型、C型肝炎之外,還有許多危險因子與肝癌有關,例如酒精、抽菸、脂肪肝、肝硬化、藥物性肝炎、黃麴毒素、糖尿病、體重過重等。
常見的副作用如高血壓、疲倦、腹瀉、食慾不振等。好好跟醫師討論、密切配合,就有機會讓病情緩解,同時改善生活品質。第一線標靶藥物對於腫瘤縮小的成效有限,但是因為沒有嚴重副作用,所以患者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有助於增加存活率。貼心小提醒 林錫銘教授提醒,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當第一線標靶藥物失去作用,或者無法忍受副作用時,患者可考慮使用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目前也可以選擇合併使用標把治療。
所幸現在多樣化的治療方式,以及持續推出的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讓肝癌患者有效緩解腫瘤惡化。近年來,疫苗的普及降低了B型肝炎的盛行率,也有效預防肝癌的發生,使得由C型肝炎導致肝癌的比例漸漸增加。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像濃茶,體重減輕、容易疲憊也是可能出現的症狀。當肝癌愈長愈大,患者可能會感到腹脹、右上腹痛、食慾不振。
什麼是肝癌標靶治療? 林錫銘教授說明,肝癌細胞上面存在多種標記,標靶治療的藥物,會針對具有特定標記的細胞發揮作用,促使癌細胞壞死。「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後,他的胎兒蛋白指數仍持續上升,我們便改為免疫治療,結果胎兒蛋白指數依然維持高達2萬多至於晚期肝癌,請不要氣餒,現在肝癌治療工具愈來愈多樣,第一線、第二線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也有好幾種。直到三年前,抽血追蹤發現胎兒蛋白指數上升,卻找不到肝癌腫瘤。
酒精會造成肝損傷,長期飲酒將導致酒精性肝病變、肝硬化。若狀況許可,早期肝癌通常會建議手術切除。
第一線標靶藥物對於腫瘤縮小的成效有限,但是因為沒有嚴重副作用,所以患者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有助於增加存活率。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如果是肝癌中期不適合開刀,會建議進行栓塞治療,由於肝臟腫瘤的血液主要由肝動脈供應,針對肝動脈分支進行栓塞有助於控制肝臟腫瘤。
一般會在影像導引下用針穿過皮膚進入肝臟,取出一些腫瘤組織,再交由病理科醫師判讀。目前也可以選擇合併使用標把治療。當肝癌愈長愈大,患者可能會感到腹脹、右上腹痛、食慾不振。建議肝炎患者每6個月做一次抽血跟超音波檢查,對於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建議每3到6個月做一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臟腫瘤,及早治療。根據大型雙盲臨床試驗,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整體生存期的中位數達10.2個月,有助降低疾病惡化風險。常見的副作用如高血壓、疲倦、腹瀉、食慾不振等。
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作用在與一線不同的靶點,藥物機轉不同。所幸現在多樣化的治療方式,以及持續推出的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讓肝癌患者有效緩解腫瘤惡化。
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經侵犯肝臟的大血管,甚至於經由血液、淋巴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例如骨頭、肺臟、腎上腺、腦部等。出現症狀時,經常已經是中、晚期的肝癌。
直到最近,他的胎兒蛋白指數已經順利降到200多。只要與醫師好好討論、處理,亦可以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另外亦可選擇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RFA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射頻電極針插入肝臟腫瘤,透過電流產生的高溫讓腫瘤壞死。林錫銘教授舉例,曾有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15年前發現罹患肝癌,立刻接受治療後暫無大礙。腹部超音波是相當重要的影像檢查工具,必要時還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因為是一天僅需服用一顆的口服藥物,使用上較便利,患者的順從性也較好。
近3、40年來,肝癌都在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盛行率大概是所有癌症的第四位,每年約有8000多人死於肝癌,其中有很多患者是青壯年,對家庭、社會都是非常巨大的損失。臨床上許多小於五公分的肝癌,患者完全沒有感覺,往往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
」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服用非常成功,且陸續搭配多種肝癌的治療工具,讓頗為複雜的病情得到控制。」 林錫銘教授接著分享「服用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後,該患者的胎兒蛋白指數才開始下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胎兒蛋白指數就下降了近一半。
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像濃茶,體重減輕、容易疲憊也是可能出現的症狀。不管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
「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後,他的胎兒蛋白指數仍持續上升,我們便改為免疫治療,結果胎兒蛋白指數依然維持高達2萬多。好好跟醫師討論、密切配合,就有機會讓病情緩解,同時改善生活品質。進入肝癌晚期後,過去以化學治療為主,隨著藥物的進步,目前已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可供選擇。當第一線標靶藥物失去作用,或者無法忍受副作用時,患者可考慮使用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
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因為肝癌看不到、摸不到、症狀又不明顯,所以只能仰賴各種檢查。貼心小提醒 林錫銘教授提醒,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脂肪肝也相當常見,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然而脂肪肝也會引起肝臟發炎,久而久之便容易產生肝病變。治療肝癌,多管齊下 林錫銘教授解釋,肝癌的治療工具相當多樣,醫師會根據肝癌的位置、大小、數量、轉移與否以及患者的肝臟功能,來擬訂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抽血的部分主要是檢驗肝功能與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但是有些小型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可能正常,所以一定要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過去台灣的B型肝炎盛行率高,約有一半的肝癌患者與B型肝炎有關。